国投瑞银基金的部分基金一季报日前发布,过去几年业绩表现突出的施成、以及2022年业绩领跑同类产品的国投瑞银信息消费的情况同步披露
从组合上看,国投瑞银信息消费基金的年内表现,主要受益于重配农林牧渔行业。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吴默村也季报中表示持续关注“猪周期”的投资机会。
此前两年的成绩亮眼的施成则表示,虽然一季度新兴产业表现并不算好,但他仍然相信,未来是属于成长行业的,只有长期的行业增长,才会带来长期的投资回报。
年内大涨近5%
不考虑商品型基金,国投瑞银信息消费基金年内表现是国投瑞银旗下基金中最好的。截至4月18日,该基金涨幅近4.8%。同类排名也在前2%(choice数据)。
基金经理在1季报中表示,回顾历史比较差年份,每一轮泥沙俱下的快速下跌,也给予了优质公司买入的绝佳时点。
他还表示,当前位置没必要再过分悲观,长期看内生不断成长的公司能顺利穿越牛熊,大跌后更应该以淘金的开放心态,去挖掘被错杀的行业和个股,春耕秋收。
他还认为,短期看当前市场主要分歧是政策面,即货币、财政和房地产调控政策节奏、力度、效果的博弈。市场这波大幅调整并不完全是基本面拖累,有一定的情绪宣泄。
但展望更长期,是国内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稳增长大背景没变,经济底已现。未来随着稳增长政策进入发力期,国内外环境都将逐渐向好,市场信心有望修复,A股的调整也将结束,迎来价值和成长的共振上行。
“猪周期”迫近反转
该基金的关注重点是“猪周期”的投资机会。
基于对猪周期的长期跟踪和研究,前述基金经理认为生猪价格目前处于下行期尾端,行业信息化的提升有利于规模猪场高效运营,扩大管理半径,利好上市猪企长期市占率提升。
而且目前(养猪)行业深度亏损的现状不可持续,并会倒逼产能加速出清。在蛛网模型演绎下,能繁母猪产能拐点在去年6-7月确立,今年上半年则有望看到周期底部,确立猪价拐点,迎来新的一轮两年左右上行周期,带动相关生猪养殖公司明后年业绩爆发式增长。
历史上,猪周期底部反转时是投资最舒服、预期收益率最高时候,当前或在经历这一阶段,需要持续密切跟踪行业和公司变化,会在2022H1保持对生猪养殖行业的阶段超配。
超配生猪养殖
基金经理表示,报告期内,延续去年年底的策略思路,在消费类子行业中重点布局了“猪周期”反转的投资机会,在市场震荡向下的大环境下,基金产品在一季度取得正收益。
从该基金十大重仓股看,有7只是农林牧渔行业个股,其中有4只是生猪养殖股。比去年4季报还有所增加。
展望二季度,基于对疫情常态化后消费需求会逐步回升的判断,会加大对食品饮料、医药、社服、家电、轻工等子行业的配置比例。
施成继续坚持看好成长
国投瑞银2021年业绩最亮眼的基金经理施成,在2022年净值发生了不小的回撤。
不过,他在1季报中表示,一季度是全年的开端,也只是刚刚开始。虽然目前不同板块之间的涨跌幅有较大的差异,新兴产业表现并不算好,但他仍然相信,未来是属于成长行业的,只有长期的行业增长,才会带来长期的投资回报。
他引用利弗莫尔:“市场总是沿着最小阻力方向运行的”,他认为该观点对于能源问题也适用。
能源问题的产生在于全球推进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总体来看,能源的供给在未来几年都会比较有限。从需求来看,可以预期全球经济有可能出现复苏,对于能源的需求仍会持续增加。
那么,可以预期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全球能源的供需可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
回到投资上来,今年他理解市场的矛盾有两个:一是中国长期结构转型和保持短期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二是新兴产业需求的快速增长,和产业链短板供给无法满足的矛盾。
因此,2022年,可能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蓄力、过渡之年,长期和短期难以达成较好的结合。对于投资,无非是选择传统行业阶段性的反弹波动,还是将目光着眼于更长的产业趋势。
他会继续选择未来有巨大成长空间的行业,毕竟存量只能博弈,而增长带来共赢;短期总是存在种种问题,长期看到星辰大海。
盈利向上游转移只是开始
他进一步表示,具体来看,新兴产业内部的盈利转移,正在沿着之前预测的方向演变。盈利在持续向上游转移,中下游其他环节的盈利在被压缩。很多人总是担心这是尾声,但从他来看还只是开始。
他预计未来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会呈现这一状态。直到最后的瓶颈环节解除后,产业链的高附加值会向下游或终端应用转移。
具体行业来看,设备制造业方面,长期将持续受益于光伏、锂电、半导体等产能扩张,保持较快的复合增速。但由于产业链短板环节的制约,从中游制造的盈利能力减弱,和潜在增速预期放缓导致的扩张意愿减弱,都可能会对资本开支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目前他仍然是继续观察后续变化,以及更加集中投向和新兴产业相关的制造业领域。
新能源汽车方面,他依然看好电动汽车的销量较快增长。很多人担心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他认为核心矛盾还是在供给。从一季度的演变情况来看,由于成本上升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公司都提高了终端售价。但对于汽车公司来说,销量的重要性远高于价格,如果提价后顺利放量,那么对于需求的担忧就解除;如果提价后订单有所影响,那么可以预期,车企会用其他变相补贴的方式来推动销售。
新能源发电行业,目前行业的增长仍然受制于硅料产能的释放。按照目前的产能投放速度,预期在三、四季度,供需矛盾会逐步缓解。展望2023年,光伏行业内部将不存在明显的产业链瓶颈,光伏制造成本将会出现再次的迅速下降。这个时间,由于硅料的供应充足,导致全产业链产能过剩,竞争有加剧可能;另外,超额利润将会向产业链之外转移,主要是储能和电网。因此,他认为新能源发电的最大受益者可能会是储能行业,将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布局。
TMT行业,智能汽车的判断依然没有变化。电动汽车的市占率在持续提升,但是由于未来一段时间,成本上行会持续(动力电池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在这个时间,智能化的快速渗透逻辑上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各种智能化设备的快速推广,通常还需要其他成本端快速下降的配合。
他仍然认为在电动车中上游都出现产能过剩后,汽车智能化的速度将加快。
从十大重仓股看,他依旧主要关注有色金属、电力设备、钢铁、基础化工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