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智造业”抢人,当心闯错厂|行业侦察机

时间:2022-04-29 17:33:31       来源:36氪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陈桐

排版整理 |晋开妍

封图提供 |IC Photo

栏目初见

2022年,职场红利研究所(后文简称:职场Bonus)诞生了。

这是36氪旗下推出的职场向新IP,它将专注为职场人挖掘最有长远价值的个人路径。我们不想制造焦虑,我们要前往每一场集体的职业困扰中去找解决方案。

重磅新栏目行业侦察机,将搭载「红利消失的大公司」「伪红利避坑指南」「红利新物种」「红利城市」四大系列选题,为读者深度报道2022年的职场风向。

“我死也不会再进工厂。”上海疫情停工后的第五天,隆辉决定终止他的工厂实习。

停工在家的短短几日,他感觉自己的人生重新活了过来——前两个月则是半死不活。一周6天,他都要在荒凉的郊区上班,每天共事的人是一群爱讲方言的中年男人,“周围只有螺母是母的”。入职第一个月,他目睹了同事被重物砸断了手指,这画面成了他每次套上蓝色工服后挥之不去的畏忌。

“所有人都在说制造业是未来,制造业是风口——除了我们机械工程学生自己。”隆辉告诉职场Bonus。两会期间,“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讨论曾在他的大学专业群里引发争论。在这所双一流大学里,不仅是他所在的机械专业,许多工科类专业都存在着“毕业就转行”的论调。比起进厂实习,学生们更愿意借“读研升博”作为逃避就业的缓兵之计。

机械是工科之母,是被资本热议的“中国制造”的未来。机械专业学生要考的科目繁多,课表爆满,实验实践耗时耗力,同时考验动手实操。然而4-10年的工科生涯换来的起薪、涨薪、工作体验,可能还不及当年高考比自己低分的计算机专业同学。在豆瓣、知乎、B站等讨论区,“工厂劝退年轻人”的声音已演化为“工科类专业劝退年轻人”。

这种论调,正将传统工厂拖入产业工人空心化的沼泽。五年来,750万人离开了制造业。上游原材料贵,下游消费业、服务业不景气,企业的利润空间几乎只能从劳动力身上抠,加重了恶性循环。

除了传统工厂和普工招聘,缺人之痛也存在于高端制造领域。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7年后的今天,高端制造领域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也面临短缺,进一步拖缓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脚步。根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代表中国制造未来往泛高端制造转型的十大领域人才缺口,将从2020年的1900万涨至3000万,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

人才的缺口,往往来自认知传递的延迟。

隆辉不知道的是,像他一样排斥进厂、又对职业发展焦虑迷茫的机械类应届生们,正经历一场中国向高端制造业转型过程中,人才结构性错配的必然。“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他隐隐感觉,人才缺口当中,职业红利看不清,但肯定存在。

01 课本与工厂现实的距离

一个生产类职能工人的一天,从早8点打开工具柜的那一刻开始。阿肯戴上安全帽、劳保手套,穿好宝蓝色的工装。防尘口罩可以帮他隔开金属粉尘,但至于噪音、强光和毒气,只能看所待的车间情况。流水线上的金属部件一望无际地相似,他重复地安装、作业。集体食堂的午餐过后,他会去一处固定的靠墙角落短暂休息。有时到了下午3点,他的意识并不清晰,仿佛大脑开启了自动驾驶。晚上8点,他下班了。

这样的生活他过了10年。十年前他从职高一毕业就进了厂;十年后,生产线上多了些冲着“智能制造”来的本科生,却做着本质和他一样的事情。这让他费解。

纵观机械类专业的就业对口,主要有技术、生产、管理、市场、文职五类。从事生产类的工种面临体力、精神和操作专业度的多重挑战。这样的挑战有时事关生死:比如少条腿,掉进搅拌机,压力罐炸了,或者因为错误的操作顺序导致身首异处。如今这种高危的、暂时无法被机器自动化取代的工种由于人手不足,开始接收招聘临时工,时薪“高达”30元——换算成月薪就是1万上下。

“如果我将来的孩子要做制造,我会让他进技术研发部门,或者跟着市场部的人跑销售。”阿肯对职场Bonus说道,在他看来,技术研发部门就是公司的大脑,今后进不了这儿就最好别入这行。但如今更多的学生,则是被传统制造业生产部门的普工生活吓傻了眼,不仅看不到智能制造的就业路径,根本就对高难度系数的专业课失去了耐心。

大学里的教材、课程、培养方案,亟需跟上工业界对智能和数字化的诉求。“电动汽车都不用变速箱了,大一上课还要学画变速箱”隆辉笑道,“这就像让计算机学生继续学flash。”

有隆辉的同班同学想要出国深造,认为国外的培养水平和就业机会更好。但一位2019年硕士回国的师兄告诉他们,外企总把核心技术团队放在海外,对华人的录用较谨慎;而回国后的岗位适配面目前仍然有限,“跳槽都不好跳,有些HR连工程类名校都认不全”。留学几十万的成本,回国后工作3年能回本就算不错。

“我们专业根本的通病,就是对专业知识没兴趣的人居多。”职场Bonus联系上了这位师兄。在他看来,本科期间校内教育没有培养起学生对工科技术的兴致和热情,“工匠精神”在面对互联网算法同级人才的双倍收入时容易破灭。比起十几年来制霸头条热点的娱乐产业,制造技术部门一点也不性感。

没有兴趣,就无法参悟工作的价值与目标,更无法分辨公司和上级领导的好坏。如今,这位师兄已从一家新能源企业的机械设计岗,转身去了海外市场部。以英文沟通和专业知识作为自己的壁垒,他反而觉得更得心应手:“至少不再是每天在老板指令下按部就班地摸鱼。”

当堆起来的课本无法提供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个人对红利趋势的提前了解、提前判断,便成了人才供求矛盾调和的关键解。

02 工资会流向谁的口袋

从上文提到的机械类就业分类看,未来的优胜企业——那些成功向泛高端制造转型的企业——优先布局的很有可能是技术和市场。技术研发提供弹药,市场销售负责确保能捕获到的回馈资金。它们是微笑曲线的两端,也将是公司对人才投入资金最多的两端。

当高端部件不用再靠高价采买、高端的设计和工艺有了自主解决能力,技术研发的投入就变成企业低利润率的破局点。4月26日晚间,歌尔股份所发布的一季度报告就展示了绝佳实例:在“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的产品战略下,歌尔股份的扣非净利润实现了从2018年0.99亿元到2022年8.78亿元的9倍增长。而从2017年起的五年间,其研发经费则以每年递增趋势累计134.46亿元,在光学显示模组、智能穿戴、微电子等领域打造起生产制造链节点上的技术优势。

事实上,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就陆续出现包括金山办公、三一重工、立讯精密、韦尔股份、科沃斯等多家企业加大在智能制造的研发投入。

这也意味着对应部门岗位数量和薪水的上调。据猎聘大数据显示,智能制造的职位同比增长表现突出,近一年比上一年增长77.45%,几乎是整个生产制造大领域新发职位增速的2倍。且智能制造近一年的招聘平均年薪为23.33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7.97%,比生产制造高2.3万元,在薪资上优势明显。

图源:猎聘

图源:猎聘

猎聘同一份报告中还指出,机器人领域新发职位最多,占比过半;无人机领域新发职位的薪资最高。职能上,虽然算法工程师招聘薪资最高,但机械工程师新发职位占比则超过了算法工程师。值得注意的是 ,年薪水位排在前七位的均为过去互联网公司常见职位。 

职场Bonus认为,过去20年信息技术的积累,将从互联网释放,进入其他等待数字化的传统行业。资金也许很难涌进生产侧传统机械工程师的口袋中,但注定会流向能与机器互通的人才手中。通过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场景覆盖和应用率,企业的用工荒才能在老龄化的趋势中真正得到解决——而不是通过鼓励年轻人放下外卖进工厂,成为更受苦的廉价劳动力。

依靠规模化、劳动力密集型路线产生利润的时代正在过去。

人才缺口仍在扩大。据前文提到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5年预期中国制造业人才缺口最大的四个重点领域,依次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人才缺口复合增长率最高的三个重点领域则依次为农机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电力装备——这些应用方向都是未来高端技术型人才更大概率能尝到甜头的地方。

图源:财信证券

旺盛的招聘需求为应届生就业带来机遇。猎头云鹏告诉职场Bonus,去年校招期间,其服务过的某二线城市新能源制造公司开放出近300个技术研发岗,占职位总需求过半。学历要求本科起步,硕士为优。但专业限制小,机械类、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电子信息等懂技术的专业均可应聘,且不限于技术岗,市场类岗位也可以投。

根据云鹏所说的智能工厂招工行情,目前机械类、电气、软件相关的人才既可以选择往项目方案设计的长远路线走,也可以选择往设备生产制造现场的路线走。虽然两个方向往资深发展后对技术的要求都不低,但前者明显天花板更高,对项目方案的整体把控力更高,能达到的薪资范围是后者的2-3倍(约30万-40万年薪)。“所以说,智能制造时代里机械类专业没那么不堪,只是要认清选择比努力重要。”

03 通向智能制造的诗与远方

一年前,计算机类硕士毕业的彭华加入了一家垂直于工业场景的机器视觉公司。公司可谓小而美,刚加入的时候员工不及200人,同事里有机械/自动化专业的,也有从BAT互联网跳过来的。“好处是不卷,朝九晚七,加班可调休加补贴。但公司刻意不鼓励加班,到了9点会关灯赶人。”

彭华告诉职场Bonus,读硕起初也是逃避就业之策,但在2019年前后,他留意到国内多个院校开始为新设的智能制造类专业招生,与此同时阿里的犀牛智造、阿里云产业大脑,百度智能云工厂项目、京东的智慧供应链等大厂业务线,对AI在制造业场景的落地都有进展动作。这些都是他作为学生能捕捉到的行业需求信号。

“互联网想切入智能制造,应该是最有能力能做好的。”互联网不缺资本和技术的原始积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也都能助力智能制造的实现。唯一要担心的只有管理上“人”的问题。“如果不想去互联网大厂卷,不妨试试有好领导的中小创新企业。”

针对智能制造领域的补贴,催化了传统企业通过购置智能产线来快速补齐数字化短板;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一批中职、高职学历的蓝领也开始报班培训机器人操作、程序调试、仿真、PLC编程、电气控制系统、集成设计等方向,职业本科随智能制造用工需求而发展。行业的技术基准线正在攀升,对高端人才的差异化要求将会更高。

图源:财信证券

以彭华对个人求职思考的回顾,高校学生应在大二时就开始浏览招聘网站,对比薪资和技能符合期望的岗位,分析能力要求和短板,进而通过培训或考研来获得应聘资格。高学历不代表一定有高工资,对岗位价值判断有误,一样面临和低学历同伴相同的待遇。

跨学科融会贯通的能力,将成为硕士及以上学生们的角力维度。“这一点可以参考马斯克和他的SpaceX团队。”(马斯克成功将智能、物理、工程的原理运用至软件、能源、交通、航空等多个领域。)未来的高端制造业和很多其他未来红利行业一样,会成为跨学科人才大放异彩的地方。

而如果上处于高考选专业阶段,可关注北航、北理、同济、华南理工、江苏大学等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院校。相比传统机械工科,通常该专业会减少物理类课程难度和课时,加入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管理科学等课程与学科,且招生人数有增长趋势。

“5到10年,以及20年后,我能在智能制造里做到什么样的位置?”隆辉听完彭华的分享,他开始从国家的未来,思考个人的求职重点在哪儿。即使前方有职业红利,智能化在制造业的应用对工科毕业生而言想完全上手,仍需要至少3年。在一个发展曲线与字节跳动里的年轻人大不相同的行业,在一个被富士康“16连跳”浸泡过的行业,既然没有性感的剧本来描绘,自己就更要关心诗与远方。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信息,文中隆辉、阿肯、彭华、云鹏为化名)

作者卡片

互动话题

你身边机械专业的朋友在从事哪些工作?

你认为智能制造能带来哪些有意思的职业机会?

你会担心机器让普工失业么?

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好问题有机会被作者看见回复~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关键词: 高端制造 智能制造 技术研发